一、核心目标:建立安全感和基础规则
狗狗到家第一周的关键是缓解应激反应、建立信任关系、明确家庭规则。通过科学的环境适应、饮食管理和行为引导,帮助狗狗从“运输模式”顺利切换到“家庭成员模式”。
二、接狗前必备准备(提前3天完成)
1. 环境安全检查
- 清除隐患:
- 收纳电线、药品、清洁剂(狗狗可能啃咬)。
- 封锁厨房、卫生间(若未训练定点排泄)。
- 设置安全区:
- 用围栏划分“狗狗专属区域”(含狗窝、尿垫、玩具)。
- 安装摄像头(监控分离焦虑或破坏行为)。
2. 用品清单
类别 |
必备物品 |
预算范围 |
饮食管理 |
幼犬粮(与原主人确认品牌)、食盆(不锈钢)、慢食碗(防暴饮暴食) |
200-400元 |
清洁护理 |
尿垫(50片)、宠物湿巾、指甲剪(圆头)、牙刷(指套式) |
100-200元 |
健康管理 |
体温计(肛温式)、益生菌(布拉迪酵母)、碘伏(处理小伤口) |
150-250元 |
居住环境 |
狗窝(可拆洗)、航空箱(训练用)、围栏(可调节高度) |
300-500元 |
出行装备 |
牵引绳(P链或胸背)、拾便器(折叠式) |
100-200元 |
玩具与训练 |
磨牙玩具(咬胶)、漏食球、点击器(正向强化训练) |
100-150元 |
3. 与原主人沟通
- 确认信息:
- 最后一餐时间(避免到家后立即喂食导致消化不良)。
- 已接种疫苗类型及时间(需与兽医核对是否需补种)。
- 特殊习惯(如是否怕黑、喜欢被摸部位)。
- 索要过渡物品:
- 旧毛巾(留有母犬或原家庭气味,缓解焦虑)。
- 未吃完的狗粮(逐步替换为新品牌)。
三、到家后第一周每日规划
第1天:适应期(少打扰、多观察)
- 上午:
- 接狗:用航空箱或围栏运输,避免怀抱导致应激。
- 到家后:直接带入安全区,放置旧毛巾,提供少量水(加1-2滴羊奶粉)。
- 下午:
- 观察:记录排泄时间、食量、睡眠时长(正常幼犬每日睡18-20小时)。
- 互动:仅在狗狗主动靠近时轻柔抚摸(避开腹部),避免强行拥抱。
- 晚上:
- 睡眠:将航空箱放入安全区,留夜灯(弱光环境减少焦虑)。
- 监控:通过摄像头观察是否嚎叫(若持续>30分钟,可放置有心跳声的玩具)。
第2天:饮食过渡期
- 喂食:
- 时间:与原主人确认的最后一餐时间一致(如原主人最后喂食是8:00,则今日8:00喂食)。
- 配方:70%原狗粮+30%新狗粮,泡软后加少量益生菌(预防腹泻)。
- 排泄:
- 引导:饭后15分钟带至尿垫,用“嘘嘘”口令关联排泄行为。
- 奖励:排泄后立即给予零食(鸡肉干),错误排泄仅清理不惩罚。
- 健康检查:
- 体温:肛温测量(正常38-39℃),异常立即就医。
- 皮肤:检查爪垫、耳道有无红肿或寄生虫。
第3天:社交引入期
- 家庭成员互动:
- 规则:所有人需蹲下与狗狗平视,避免直视眼睛(犬类视为挑衅)。
- 食物诱惑:用手喂零食,建立“人类=资源提供者”的认知。
- 声音适应:
- 环境音:播放电视、吸尘器等日常声音(低音量开始,逐步增加)。
- 突发音:故意掉落钥匙等,观察反应(若惊吓,用零食安抚)。
- 夜间调整:
- 睡眠地点:若前两晚无持续嚎叫,可将安全区扩大至整个房间(仍留夜灯)。
第4天:基础训练启动
- 指令训练:
- “坐下”:手持零食在鼻前缓慢上移,自然引导坐下,口令“坐”+点击器标记。
- “来”:短距离后退,用兴奋语气+零食诱导,成功立即奖励。
- 定点排泄强化:
- 频率:每2小时带至尿垫,成功率>80%后可延长至3小时。
- 标记:排泄后用“好棒”口令+零食,建立条件反射。
- 健康管理:
- 驱虫:体内驱虫(拜耳拜宠清,按体重计量)。
- 耳道清洁:用宠物湿巾擦拭耳廓,避免深入耳道。
第5天:外出适应期
- 短途出行:
- 时间:饭后1小时,避免空腹或刚吃完易晕车。
- 工具:使用航空箱或安全带固定在后排,开窗1/3通风。
- 环境探索:
- 地点:选择安静公园,避免人群和犬类密集区。
- 互动:允许嗅闻但禁止吃地上食物,用“离开”口令制止。
- 回家后:
- 清洁:擦洗脚垫(防泥沙携带寄生虫),检查爪缝有无外伤。
- 奖励:外出后给予高价值零食(如冻干),建立“外出=好事”的认知。
第6天:社交扩容期
- 可控社交:
- 对象:选择性格温和的成年犬(已接种疫苗),避免大型犬或攻击性犬。
- 监督:双方主人各持牵引绳,保持2米距离观察互动,无冲突再逐步接近。
- 人类社交:
- 陌生人互动:要求访客蹲下伸手,允许狗狗主动嗅闻后再触摸(避开头部)。
- 儿童接触:监督儿童轻柔抚摸,禁止突然动作或尖叫。
- 夜间调整:
- 睡眠地点:若前几晚无问题,可尝试关闭夜灯(逐步适应黑暗环境)。
第7天:规则巩固期
- 指令复习:
- “坐下”:增加距离(如3米外发令),成功率>90%后可进入下一阶段。
- “来”:在轻微干扰环境(如有其他声音)下测试,成功立即奖励。
- 排泄管理:
- 夜间控制: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,睡前带至尿垫排泄,降低夜间尿床概率。
- 错误处理:若尿床,仅清理不惩罚,重新引导至尿垫。
- 健康管理:
- 疫苗确认:与兽医核对是否需补种疫苗(如原主人未提供完整记录)。
- 体重监测:每周称重,确保每日增重5-10g(使用电子秤)。
四、关键观察指标与调整
1. 健康信号
- 粪便:黄色软膏状(过稀→乳糖不耐受,过干→浓度过高)。
- 皮肤:按压后3秒内回弹(脱水时回弹缓慢)。
- 行为:主动进食、玩耍,无拒食或嗜睡。
2. 应激反应处理
- 轻度应激(躲藏、颤抖):
- 干预:用零食诱导出安全区,避免强行拖拽。
- 环境调整:增加遮盖物(如布帘),减少开放空间。
- 重度应激(持续嚎叫、拒食):
- 咨询兽医:可能需使用费洛蒙扩散器(如Adaptil)或抗焦虑药物。
- 暂停社交:减少访客和外出,待稳定后再逐步引入。
3. 训练进度调整
- 超前完成:若某指令提前达标(如“坐下”成功率>90%),可提前进入下一阶段。
- 滞后完成:若某指令连续3天未达标(如“来”成功率<50%),退回上一阶段强化训练。
五、长期关系建立
1. 信任构建
- 日常互动:每日15分钟“专注陪伴”(如梳毛、按摩)。
- 正向强化:用“标记-奖励”机制(点击器训练),当狗狗完成指令时立即奖励。
2. 老年期准备
- 6岁后:增加关节护理(如硫酸软骨素)、定期体检(每6个月一次血液检查)。
- 环境改造:在常活动区域铺设防滑垫,台阶处加装斜坡。
[责编:金华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