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训犬前核心准备(第1周)
目标:建立信任基础,明确训练规则,避免后续行为问题。
操作细节:
- 工具准备:
- 项圈/牵引绳:P链(控制型)或胸背带(舒适型),长度1.5-2米。
- 奖励系统:高价值零食(鸡肉干、奶酪块)、互动玩具(漏食球、咬胶)。
- 环境选择:安静无干扰的室内区域(如客厅),逐步过渡到有轻微噪音的阳台。
- 规则建立:
- 定点排泄:饭后15分钟带至指定区域,成功排泄后立即奖励。
- 禁止行为:咬手/家具时,用“NO”口令+轻拍鼻尖(力度以狗狗缩脖为准),立即替换为咬胶。
- 关系培养:
- 每日互动:早晚各15分钟抚摸+语言表扬,避免强行拥抱(部分狗狗抗拒)。
- 游戏时间:抛接玩具(选择软质飞盘),成功拾回后奖励零食。
二、基础指令分解训练(第2-4周)
目标:掌握“坐下”“来”“停留”“趴下”四大核心指令,形成条件反射。
指令1:坐下(第2周)
步骤:
- 吸引注意:手持零食贴于狗狗鼻尖,缓慢上移至头顶上方。
- 引导动作:狗狗抬头追零食时,臀部自然下沉,立即说“坐下”并奖励。
- 手势强化:加入右手食指上指手势(高度与鼻尖平齐),重复10次后尝试无零食引导。
关键点:每日3次,每次5分钟,成功率≥80%后进入下一阶段。
指令2:来(第3周)
步骤:
- 短距离召唤:牵引绳长度调至1米,蹲下拍腿说“来”,成功靠近后奖励。
- 增加干扰:在有轻微噪音(如电视声)的环境中,抛出零食同时说“来”,狗狗拾回后奖励。
- 脱绳训练:解开牵引绳,在5米内重复指令,失败时用“NO”+轻拉牵引绳纠正。
关键点:每日2次,每次8分钟,确保狗狗主动跑向主人而非被牵引。
指令3:停留(第4周)
步骤:
- 基础停留:让狗狗坐下,手掌前推说“停留”,缓慢后退1步,成功保持3秒后奖励。
- 延长距离:逐步增加至5步,加入手势(右手平伸掌心向外),失败时用“NO”+重新坐下。
- 抗干扰测试:在有陌生人走动的环境中,停留时间延长至10秒,奖励升级为玩具互动。
关键点:每日1次,每次10分钟,避免在狗狗饥饿或兴奋时训练。
指令4:趴下(第4周)
步骤:
- 引导动作:让狗狗坐下,手持零食从鼻尖前移至地面,说“趴下”,狗狗前肢伸展时奖励。
- 手势强化:加入左手掌心向下按压手势,重复15次后尝试无零食引导。
- 结合停留:在“停留”指令后,加入“趴下”指令,形成组合动作,奖励升级为磨牙棒。
关键点:每日2次,每次6分钟,确保狗狗完全俯卧而非半蹲。
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- 指令执行不彻底:
- 原因:奖励价值不足或步骤过难。
- 对策:升级零食(如冻干三文鱼),分解动作(如“坐下”先练抬头再练下沉)。
- 环境干扰失效:
- 原因:训练场景单一,未形成泛化。
- 对策:每周更换1次训练地点(如客厅→走廊→小区花园),逐步增加噪音(如播放狗叫录音)。
- 主人情绪影响:
- 原因:急躁或惩罚过度导致狗狗抗拒。
- 对策:设置“冷静期”(如狗狗抗拒时,用牵引绳带至安静角落,5分钟后再试),每日训练不超过20分钟。
四、进阶建议(第5周起)
- 指令组合应用:
- 场景1:喂食前要求“坐下”+“停留”,成功后再给食盆。
- 场景2:散步时遇到陌生人,发出“停留”指令,成功后退5步再继续前行。
- 社会化训练:
- 目标:让狗狗适应其他狗/人,避免攻击或过度兴奋。
- 方法:每周1次狗公园社交,成功保持冷静时奖励,过度兴奋时用“NO”+带离现场。
- 技能升级:
- 基础指令强化:在有车流声的环境中练习“来”,距离延长至20米。
- 新指令引入:如“翻滚”(趴下后滚动)、“握手”(坐下后抬爪)。
五、总结:训犬的核心原则
- 正向强化为主:奖励正确行为(零食/玩具/表扬),忽略错误行为(如不叫名不惩罚)。
- 循序渐进:从无干扰到有干扰,从短时间到长时间,从简单指令到组合指令。
- 一致性:口令/手势固定,所有家庭成员使用统一指令,避免混淆。
- 趣味性: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(如捡球、找零食),让狗狗视训练为游戏。
[责编:金华]